为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精神,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9月29日晚上八点,我校组织学生线上观看以“矢志艰苦奋斗、谱写青春之歌”为主题的全省大学生同上一堂思政大课。
此次活动由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中共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共青团安徽省委联合主办。这堂思政大课由《让爱粮节粮成为新“食”尚》《“盘中餐”来之不易、“不浪费”时刻谨记》《艰苦奋斗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艰苦奋斗再创业、无限风光在险峰》4个课时组成,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处处长谢玉兴,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团委书记、辅导员张旭念,省委讲师团专家马静和安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黄洪雷分别授课。4位主讲老师围绕粮食安全形势、大学生勤俭节约的生活理念、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新时代要继续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等方面为大学生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引人深思的思政大课。

师生们收看完思政大课后反响强烈,纷纷表示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对节约粮食、从我做起有了更明确的认知。
学前教育系本科四班的俞秀秀说,“这堂大课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看到90岁高龄的袁隆平爷爷在田间日夜辛劳为国家培养优良水稻的身影,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沿着时代的步伐前行,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在奋斗中建功,要勇于砥砺奋斗,秉承朴素、艰苦的精神,节约粮食,不让他们的努力付诸东流。”
学前教育系本科四班张昌贝在观看完课程后说,“今天有幸学习了这堂思政大课,在当下,这一主题非常契合我们大学生的思想目标。节约粮食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是家家户户的传统。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年轻人剩饭成了习惯,觉得浪费粮食不是什么大事,殊不知节约粮食永不过时!作为当代青年,应该以艰苦奋斗作为的行为方向导线,继承优良的传统美德,这样才能谱写出我们大学生最美最好的青春之歌!”
学前教育系本科四班的张蔚妮说,“这次的思政课非常精彩,不仅让我对当前的粮食安全情况有了更深了解,还让我掌握了很多绿色生活的方式方法。节俭并不意味着我们要过上一箪食、一瓢饮的陋居生活,而是要有节约粮食、杜绝浪费的意识。面对严峻的考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也应该要有所担当、负起责任,向那些艰苦奋斗、舍己为人的前辈们学习。青春无畏,我们是祖国未来的栋梁,只有艰苦朴素、奋斗加油,才能为国家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思政部专职思政教师孟翠艳表示,“今天我与同学们一同观看这堂思政大课,看到舌尖上的浪费现象让人触目惊心!生活的富足,不意味着能够奢侈和浪费。我们应该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在中国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始终保持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每一个人都应当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
学前教育系专业教师刘佳认为,“全省大学生同上一堂主题思政大课活动中,谢玉兴处长从我国粮食安全总体形势等方面,介绍了粮食安全问题,呼吁大学生们爱粮节粮,这是一个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目前我国粮食储备比较充足,但我们时刻要记得,不少国家还在经历着粮食危机,充足的粮食储备更需我们以爱粮节粮的行动来保持。我们应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精神,时刻保持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努力使厉行节约成为新‘食’尚。”
教务处副处长沈玉宝表示,“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7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逐渐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不仅成功解决了近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居民生活质量和营养水平显著提升,粮食安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作为新时代的大学教师,要谨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当思来自不易,勤俭节约是中华美德,我们要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光盘行动,从我做起。
此次活动的开展让“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意识深深烙印在每一位大学生的心中,教育引导了大学生要自觉抵制铺张浪费之风,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幼专的师生们会担起时代的使命,将厉行节约的精神化为实际行动,为树立良好的校园风气做出自己的贡献。(文:许梦勉 图:网络 审核人:王曲云)